为什么高考结束后80%的人都不会填志愿?

字号+
字号-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而年轻的我们却往往忽视了选择,把成功归功于努力。

不会选择,是因为经历的选择太少。而忽视选择,是因为你的人生还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

填志愿无非是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在我看来,在中国,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不会填志愿。

为什么高考结束后80%的人都不会填志愿?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是发生在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我不是分割线---------------------------

周末应母亲的要求回到家里,目的是帮助弟弟填写高考志愿。

说到填志愿,记得我们当初是先报志愿,后得知分数。而现在正好相反,改革的比较人性化。

可以说现在的填写志愿要比以前简单多了,不再是通过估分的方法去选择学校和专业。

其实今年高考结束很久了,分数下来也有很久了。弟弟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他甚至都没有自己的一套选择的标准或想法,这让我很是痛心。

但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渐渐的对他有了些许的理解,甚至于原谅了他。意识到,他没有自己的主见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当初又何尝不是呢?

记得我当初填写志愿的情景,听父母的建议(其实父母也完全不懂),选择了一个自认为逼格很高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当时的我认为,那些个管理类型的专业(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管理...),以及经济类专业(会计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包括教育师范类,农学类等都弱爆了,字面上理解或潜意识里认为这些不着调的专业毕业了一定找不到工作。而计算机类(当初竟然觉得计算机类专业就是编程)也已经遍地都是了。当初的我们还特别鄙视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艺考生(艺术类、体育类),现在想起来,当初的我们是多么的无知与可笑。

说到这里,我居然想到我当初其实是特别喜欢文学的,历史都拿过满分,特别喜欢上地理和语文课。可是由于自己的无知,听信了父母及他人的建议,选择了理科。虽然自己当初成绩都很优秀,但是经历了大学和几年的工作生涯,突然觉得很是遗憾。

接前面所叙述,我上了大学以后自然是学着不喜欢的专业,毕业了自然是找不到称心且对口的工作,也就糊里糊涂地转了两次行。而当初我所忽视的计算机专业的朋友,现在都在互联网公司里拿着丰厚的薪水。当初我所鄙视的艺术体育类同学,现在都在各自的小天地里玩的风生水起。然而并不是他们当初就有先见之明,只不过是误打误撞罢了。(以上三段皆为题外话)

思绪回到弟弟那里。弟弟成绩很差,自然也不会选择复读。而家里条件也不好,所以也不会选择读三本。所以读专科是我的建议。确定了专科,那么接着再按照“城市-专业-学校”的顺序逐一选择。

城市,我偏向于大一点经济水平先进一点的,因为这样的城市可以接触到新的观念新的文化新的软硬件。学校,要根据专业来选,因为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突出和重视的专业。

那么,在我看来,选专业就变得尤为重要也最为难选。在这一点上,我是不愿意帮他选的。因为帮他,就是害他。

填志愿其实是一次大型且全面的生涯规划,它的难度甚至要比参加工作后的规划更大。我不是危言耸听。

“大学决定不了今后的工作,大学也学不到什么真正对进入社会有用的东西”,这点我是承认的。但是这句话的前提是,我们不重视大学或没有给与高度重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大家都没有选对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才导致大家对“大学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的普遍认同。

有人说,规划有什么难?我会说,呵呵。我也是在参加工作一年后才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意义,你说呢?

只有真正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看清形势、看清未来,理解专业、理解职业,才能真正的选对适合自己且有发展空间的专业。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只会害了自己。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如果根据二八法则来判定,那么在某一领域中只有20%的人成功了。如果把这20%放到大学里,依然有道理。那便是,20%的人,通过认真的自我分析和详细的环境分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城市和学校,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而80%的人没有通过分析,而是随意或听别人的建议随便填写了志愿,结果离成功越来越远,即使成功了,也不是心甘情愿或理所当然的成功。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抛弃自我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不多报点兴趣班就没兴趣”、“不好好学习就没出息”、“没有好分数就考不上好学校”的畸形思想。在这样的教育里,我们失去了自我,变的麻木,变的循规蹈矩,变的没有了兴趣,丧失了自己独有的天分(天赋),而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甚至是教科书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对的,都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就应该走别人的路,学习别人的走路方法,到达和别人一样的终点。而我们在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被灌输了“努力大于选择”的错误理念,认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认为“自己做不到就是不够努力不够用功不够吃苦”,真的可笑至极!这简直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

所以,回到这篇文章开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那我们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怎么会知道“选择”的重要性?就算我们知道选择有多重要,我们也做不出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兴趣,没有了爱好,不知道自己的天分何在,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反之,如果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人性化的。那么,我们的天分从小就会被重视。等到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顺其自然的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够学好什么,学不好什么。

如果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选择优先于努力”,那么,我们就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把各个因素都分析清楚。比如环境因素,就业形势,职业前景,专业所学的具体内容等等等等。

所以,我凭什么怪罪于弟弟?我也有何理由要怪罪于父母?都没必要。

那么,回到主题。在中国,80%的高中生都不会填写志愿,这个命题无疑是成立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中国教育头上,毕竟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文章出自:https://www.zuifengyun.com/how-to-fill-volunteer.html 版权所有,除注明外皆为原创。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醉风云立场。

5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