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三年,你需要想清楚的3件事

字号+
字号-

刚毕业时,还是职场萌新的我们,对工作其实是懵逼的——选什么岗位,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以及怎么做才能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积累。

如果只靠自己去碰撞和摸索,风险是很高的。运气不好,还容易让自己刚起步就比别人矮半截。当你尝试过好几份工作,终于决定要在某一个岗位稳定下来之前,你需要好好考虑下面3件事,为人生后面的阶段打好基础。

工作前三年,你需要想清楚的3件事

关于“核心岗位”和“非核心岗位”

核心岗位是指,在一家公司里,你所在岗位做的事情对营收有直接的帮助。同样的岗位在不同的公司,会因为其是否处在核心位置而影响加薪、升迁和你被重视的程度。

打个比方,假设你在一家以接项目为主的公司做客户经理,主要任务是接触客户,如果你能把客户管理得服服帖帖,每次做完项目能把钱带回来,老板就会看重你,升职加薪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如果你在一家非项目导向的公司,名义上是客户经理,但其实只是帮忙写写计划书、支援一下其他部门,甚至只是帮公司安排一下员工旅游的事情,你几乎接触不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升迁的空间和机会自然也小得多。

当然,如果你就是想找个安稳的位置待着,可能薪水也不算低,但就长期竞争力来说,你会比另一个处在核心岗位的同事差很多,包括眼界上和经验上。

一旦迈过35岁,等对方进入了管理层,而你还在做一样的事情时,你就会意识到,你们的差距有多么大了,可那时会不会已经太晚。

关于“深度”和“广度”

你不必在一个行业里待上一辈子,有跳槽的想法也正常。这时你需要考虑职业发展上“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深度能让你在一个岗位上扎根,并拥有一种安全感。但缺点是,长期来看会限制你往其他行业或岗位切换的可能性。

如果你还年轻,当你在一份工作中稳定下来之后,请最少花三年时间在这个岗位扎根,也就是要先有深度——去提升该岗位必备的技能、多认识该领域优秀的同行,给自己打上这个岗位优秀从业者的标签。

深度,通常是你第一次升迁的关键。

当你成功当上了小主管后,就需要开始强化你的“广度”了,尤其是管理方面的知识。工作有余力时,多去了解其他部门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以及了解一家公司必备的财务、法务、人事,这些对你掌握一个组织的运作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

提醒你一点,别太早想着去提升广度。一只脚还没站稳,就有了太多不同岗位的经验,往往会对你后面的跳槽带来不好的影响。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如果到了30岁,你的简历拿出来还没有办法勾勒出一个具有“一贯性”的职业发展路径,你可能就只剩创业这一条路能走了。

关于“大公司”和“小公司”

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时,不妨思考一下,你想为将来的自己积累点什么。

相对来说,大公司提供了某种“虚幻”的保障,好像自己能在这里获得系统性的学习与成长。但实际上,大公司的分工是很细的,可能你进去了两三年,做的事情还都一直很琐碎很无聊——帮新员工入职、给老板订机票、贴发票、不断复制粘贴文档。

如果你没有太大的野心,找个处在上升期的大公司,做些简单的小事,把机会赌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上,我也不好说这样不行,毕竟很多人都采取了这个策略。

唯一的问题在于,等你35岁了,这个选择的风险会越来越凸显高——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没有爆发力,而自己还只是普通的职员时,你能脱颖而出的概率微乎其微。毕竟大公司有能力的人多,竞争激烈,升迁并不容易。

小公司因为人少,优秀的人很容易出头。你如果真的有能力,6个月到一年内就能掌握足够的资源,被领导重用。

一句话,小公司是人才的“试金场”。

身边有些年轻朋友跟我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领导赏识的时候,我就建议他去小公司试试看。如果一年过去了还没混出头,那就肯定不是没有伯乐的问题了。

环顾周围,一定有人混的好,有人混的差。有时是因为运气,但更多时候,你选择的策略一样很重要。

因为,有些路线真的会更好走,顺风的路线,无需用力划桨也能一帆风顺,让你事半功倍;相较之下,有些路会坎坷很多,你很难获得你需要的资源,就像逆风行驶,即便用力划桨也可能翻船。

你最适合哪种策略呢?这是工作三年内需要你好好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事。

文章出自:鱼子酱 版权所有,除注明外皆为原创。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醉风云立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